李香亭 官方网站

+收藏:http://lixiangting.orgcc.com
 
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 艺术资讯 正文内容
星斗焕甲骨 痴情醉墨海
2011-11-21    浏览(1549)    作者:郑兴伟    来源:李香亭 官方网站

古老而又神秘的殷墟,3000年前,盘庚迁殷,建都于此。传位八代十二王,历经254年,史称殷都为“中华第一古都”。

100多年前,当沉睡掩埋地下3000年之久的甲骨文被挖掘出土后,那一片片刀刻在龟骨头上的符号,让世界为之震惊。当它被确认为甲骨文后,是世界四大文字唯一保留至今的文字,让人深深佩服殷人智慧,留给后世一个伟大的奇迹。

斗转星移,时光流逝。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,早已看不到昔日辉煌而又雄伟的古典式建筑群。但甲骨文做为3000多年前遗留下来得文物,依旧焕发出耀眼光彩,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。甲骨文发现百年来,不少专家、学者和书法家,诸如著名学者罗振玉、叶玉森、丁佛言、董作宾等纷至踏来,探讨其奥秘。甲骨文书法艺术就像一朵刚出炉的艳丽奇葩,以独特的魅力绽放在世界各地。

说起甲骨文书法,近年来,安阳的甲骨文书法爱好者在全国乃至世界异军突起,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甲骨文书法家李香亭先生便是其中一位佼佼者。

李香亭先生的甲骨文书法结构严谨,奇姿迭岩,锐气逼人,玲珑剔透。总体来看,字形、笔画、布局和章法上极具美学思想意识。他对每个甲骨文字的熟练驾驭得心应手,所书写之字像细小锋利的刀头刻写于纸上,一气合成,脱却华饰,气格威严。体现出大气雄伟,峻整有度,字与字,行与行,相互迎接,布成一个意趣天成的格调,令人赞赏,玩味无穷。

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观其作品后称道:“刀刻味重,乃甲骨文之大作。”这一席话不知饱含了李香亭先生的多少酸甜苦辣,大凡每一位成名的书法家,在浩瀚如烟的墨海生涯中必苦其心志,老其筋骨,方能成器。他也不例外,正是靠着这种锲而不舍和金石可镂的精神,勤学苦练,孜孜不倦的态度才会有如此的造诣,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。

李香亭先生1956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白壁镇郭盆村一个书香门第家庭。家父饱读诗书,擅欧体,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。李香亭先生从小聪明好学,那时家里收藏着不少名家字帖,没事就翻着看,在地上比画着。父亲见他喜欢写字,还不到8岁时就教他习文练字。当时家境贫寒,买不起纸张和墨水。为了练字,他就跑到离村不远的造纸厂收废纸来练字,练完小楷,再练大字,正反面用。没有墨水,就从河里打捞红泥,在水里浸泡出红水后,当做墨水来用。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,少年时代就掌握了隶、楷、篆、行草等书体,为日后走上甲骨文道路打下了扎实基础。

高中毕业后,李香亭先生做过木工,当过工长,也开过小工地。但不管工作多么忙,总要挤出时间提笔练字。所到之处,别人在忙著喝酒、打牌,他却向当地人打听那有古碑文、石刻之类的文物古迹,得知后就跑去观摩。当时,甲骨文在他脑海里还是一块空白。

说起李香亭先生走上甲骨文书法道路实属意外,1998年6月的一次偶然机会,他有幸结识了收藏爱好者杨得志先生(现为安阳市殷商文化研究会会长),杨先生见识多广,知识渊博,精通书画、古玩鉴别。当他看了李香亭先生书法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“你的字有古拙之味,又有契刻之美,怎么不练甲骨文字呢?”真是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一句话开导了他。从那以后,他整天不是跑到小屯、殷墟博物院、袁林殷商文化陈列室,就是到新华书店如痴如醉查阅有关的甲骨文资料,还购买了大量的书籍,如饥似渴的学习。同时,还向著名书法家刘继贤先生、已故的徐学萍先生请教,回去后抓紧练习甲骨文字,使他的甲骨文书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。

通过系统的学习,不但掌握了甲骨文的书写技巧,还对甲骨文的来龙去脉有了深刻的认识。甲骨文是汉字起源的鼻祖,是中华文明的起点,每一个甲骨文就像一块活的化石,把他们集中到一起,就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第一座内容丰富的“史料库”。它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,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。

李香亭先生通过对甲骨文的形、音、义考释、了解它的间架结构后,认识到甲骨文和别的字体不一样,众有行、横无例,象跳跃式的舞蹈一样,千姿百态,形态各异。他抓住重点从章法、布局入手,每天废寝忘食的写上60多幅作品,直到夜里12点多以后才入睡。
有时睡不着,他的思绪好似随着甲骨文飘到远古时期,仰则观天,俯则察地,观鸟兽之纹,近取诸物,感悟这些神秘的早期符号。

甲骨文是殷商时期贞人用刀刻在龟骨上的文字,刻者正锋下刀,钝刀,逆锋行刀,转刀,刻画出不同风格的线条,且流畅、自然、朴实。贞人真不愧是微雕艺术家,现代人摹刻也是极难达到的,体现出不同反响的智慧。

在熟悉了解历史文化背景情况下,李香亭先生还多次不辞劳苦的到名山大川、佛门胜地考察各种摩崖题记。这些刻在石壁上的石刻书法非常珍贵,体态端庄,敦实厚重。石刻文字虽跟刻在甲骨上所用工具不一样,但用刀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在领悟其奥妙之后,他把石刻刀法运用到书法创作中,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这种即形象又抽象,主题意识与客体之美的文字,是那样的质朴,放逸、和谐、有致,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。他的笔法刚劲有力,简练传神,曲线与方线相映成趣,意趣天成,给人以丰富的联想。仿佛把人的目光带入上古时期,自由自在,没有苦恼,与大自然尽情交融,似高山流水,光风霁月,而游乎于四海之外。让人更是看到了华夏文明的文字起源,感悟到了那些蜿蜒逶迤的图像和符号内涵。

李香亭先生在娴熟掌握甲骨文的同时,又大胆的进行绝无仅有,开天辟地的创作。虽然,目前甲骨文可识别的文字只有1500个,很难用于大作品创作。他运用大篆、金文、假借等结合甲骨文字创作了气势磅礴,浑然天成的《出师表》、《兰亭序》、《桃花园记》等甲骨文书法作品,使人眼界大开,享受盛宴大餐,无不佩服他的创作天才。

潜身九地底,转上青云去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拼搏,李香亭先生也换来了硕果累累的成绩。2004年,其作品在上海国际甲骨文全球拍买会上引起轰动;2006年甲骨文书法作品入选第一届华夏情甲骨文国际书法大展,并编入《甲骨文国际书法大展集粹》;2008年作品再次入选华夏情甲骨文国际书法大展,并编入《甲骨文国际书法大展集粹》;2009年应邀出席“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活动暨国际学术研究会”,作品荣获三等奖;其作品还多次在报刊杂志上发表;河南电视台“翰墨春秋”栏目对其进行专题报道;2009年9月应厦门政府的邀请在厦门举办了为期7天的个人甲骨文书法作品展。作品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,先后被韩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法国等20多个国家的大使馆、博物馆及不少企事业单位和各大专院校收藏。李香亭先生现为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、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会员、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、翰墨春秋书画院院长。

在荣誉和成绩面前,李香亭先生没有感到丝毫满足,他为人谦逊,低调做人,而是以宽广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求知态度,探索前行。学海无涯,不进则退。他的人生感悟是:守砚苦自乐,方家教吾心。

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,是一条源远的大河,壮阔而美丽,中华文明得益于她的灌溉和滋养。今天,我们依然泛舟其上,虽与不能跟远古的殷商人对话,但那时的殷人们开疆拓土,威服四海,创造的甲骨文字和青铜器文化世界独一无二。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被群山环抱,巍峨延绵,甲骨文诞生的中部是雄伟的山峰,两侧则勾勒出山脉起伏延绵,象征着这条巨龙和黄河奔腾不息,欣欣向荣。

也许,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跟李香亭先生一样的书法家,用他们的灵感和心智,创作出一幅幅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,用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,代代传承,得以让“汉字”生生不息。甲骨文也不例外,尽管沉睡三千年之久,但在发现只有百年的时间里,就大放光芒,显示出独特的魅力。

我们将此功劳归于这些专家、学者和书法家,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,通过破译、整理、书写,甲骨文才重新走入人们的视线,他们才是功不可没之人。

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艺无止境,我们衷心的期待李香亭先生再创佳绩。
 
 

标签:李香亭,甲骨文书法
分享:
上一篇:
下一篇:
发表给力评论,说两句!  共有 0 条评论